当前位置:首页 - 医务之窗 - 健康指南

早期防治宫颈癌,从妇科检查开始

发布日期:2014-09-16 浏览次数:341

     在全球范围内,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,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13\%,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居第一位。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国家,每年新增病例13万多例,占全世界发病人数的1/3。著名影星李媛媛、“百变歌后”梅艳芳、“岩女郎”宋汶霏以及英国“真人秀”明星杰德·古迪均因宫颈癌香消玉殒,让喜爱她们的观众唏嘘不已。

 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,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,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(HPV)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首要因素和必要条件。HPV的感染与阴道菌群失衡相关。阴道菌群平衡的破坏,增加HPV感染的机会,促使HPV感染发展成癌的可能。大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,其自然清除时间一般在7-12个月。HPV的清除与年龄、免疫状态相关。30岁以前的性活跃期妇女,其HPV感染易于清除,30岁以后HPV感染率下降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;而HIV感染、脏器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不利于HPV的清除。

  其他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还有:

  1.异常性行为。初次性交年龄低、有多个性伴侣及性生活紊乱、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,初次性交年龄≤15岁、性伴侣数≥6个,患宫颈癌的危险性上升6倍。此外,与有阴茎癌、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侣曾患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有性接触的妇女,患宫颈癌的危险增加。

  2.孕产次。根据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,早婚、早育、多产或流产次数多,增加发生宫颈癌的风险。

  3.社会经济因素。我国宫颈癌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区、种族和民族间的差异。受教育程度低,健康预防意识差者,经济收入低下、卫生服务资源匮乏,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可能性越大。

  4.其他。如吸烟、营养素如维生素A、维生素C、叶酸等缺乏、肥胖或超重、肿瘤家族史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等。

  虽然HPV感染在30岁以下性生活活跃的妇女中较常见,但这些感染多数是一过性的,是可以清除的,只有少数持续性的高危型的HPV感染才有引发宫颈癌的可能。从高危型HPV感染到宫颈上皮内瘤样变(CIN、即宫颈癌前病变)I、Ⅱ、Ⅲ、原位癌到浸润癌一般需要大约10年甚至更多年,发生宫颈癌的机会为2\%。HPV检查阳性只能说明是一种感染,并不代表就是宫颈癌或一定就会得宫颈癌。

  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从45-59岁,近年来发生率不断增高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,不到20岁的宫颈癌患者亦见报道。

  HPV感染到宫颈癌是一个隐匿而长期的过程,早期常常没有症状或者没有特殊症状。常见症状有:阴道出血如性生活后、妇科检查后、便后或者是绝经后阴道出血;阴道排液增多、白色或血性、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、有腥臭味等。晚期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、骨盆壁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、坐骨神经时,出现尿频、尿急、肛门坠胀、大便秘结、里急后重、下肢肿痛等,严重时导致输尿管梗阻、肾盂积水,最后引起尿毒症。到了疾病末期,患者可出现消瘦、贫血、发热及全身衰竭。

  宫颈癌是具有明确致病因素和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时期,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,关键在于重视宫颈癌的筛查,定期进行妇科检查,以期早发现、早治疗。目前,普遍应用的宫颈癌筛查的检查方法有:HPV-DNA的检测;宫颈脱落细胞学的检查如巴氏涂片、液基膜式薄层细胞学检测(TCT)、液基细胞学检测(LCT)。对细胞学检查异常者,则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选择病变部位做病理组织学检查,必要时需做颈管搔刮术或锥切术以协助诊断。美国宫颈病理协会( ACCP)建议细胞学检查正常且H PV阴性的女性, 3年后常规随诊;细胞学检查正常但HPV阳性,无需治疗,一年复查1次HPV;如有宫颈细胞异常,无论HPV阴性或阳性,均应做阴道镜及活检病理检查。

  治疗HPV感染造成的宫颈病变实际上就是清除HPV。目前,对于HPV感染包括物理的、手术的、化学的、生物的、中药在内的一些治疗手段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疗效,但都不确切和特效。因此,坚持定期妇科检查,特别是高危妇女的检查,积极治疗妇科疾病,坚持对女性生殖器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治,才能过比较全面而准确的进行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诊治,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。

     在全球范围内,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,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13\%,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居第一位。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国家,每年新增病例13万多例,占全世界发病人数的1/3。著名影星李媛媛、“百变歌后”梅艳芳、“岩女郎”宋汶霏以及英国“真人秀”明星杰德·古迪均因宫颈癌香消玉殒,让喜爱她们的观众唏嘘不已。

 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,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,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(HPV)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首要因素和必要条件。HPV的感染与阴道菌群失衡相关。阴道菌群平衡的破坏,增加HPV感染的机会,促使HPV感染发展成癌的可能。大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,其自然清除时间一般在7-12个月。HPV的清除与年龄、免疫状态相关。30岁以前的性活跃期妇女,其HPV感染易于清除,30岁以后HPV感染率下降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;而HIV感染、脏器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不利于HPV的清除。

  其他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还有:

  1.异常性行为。初次性交年龄低、有多个性伴侣及性生活紊乱、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,初次性交年龄≤15岁、性伴侣数≥6个,患宫颈癌的危险性上升6倍。此外,与有阴茎癌、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侣曾患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有性接触的妇女,患宫颈癌的危险增加。

  2.孕产次。根据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,早婚、早育、多产或流产次数多,增加发生宫颈癌的风险。

  3.社会经济因素。我国宫颈癌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区、种族和民族间的差异。受教育程度低,健康预防意识差者,经济收入低下、卫生服务资源匮乏,患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可能性越大。

  4.其他。如吸烟、营养素如维生素A、维生素C、叶酸等缺乏、肥胖或超重、肿瘤家族史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等。

  虽然HPV感染在30岁以下性生活活跃的妇女中较常见,但这些感染多数是一过性的,是可以清除的,只有少数持续性的高危型的HPV感染才有引发宫颈癌的可能。从高危型HPV感染到宫颈上皮内瘤样变(CIN、即宫颈癌前病变)I、Ⅱ、Ⅲ、原位癌到浸润癌一般需要大约10年甚至更多年,发生宫颈癌的机会为2\%。HPV检查阳性只能说明是一种感染,并不代表就是宫颈癌或一定就会得宫颈癌。

  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从45-59岁,近年来发生率不断增高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,不到20岁的宫颈癌患者亦见报道。

  HPV感染到宫颈癌是一个隐匿而长期的过程,早期常常没有症状或者没有特殊症状。常见症状有:阴道出血如性生活后、妇科检查后、便后或者是绝经后阴道出血;阴道排液增多、白色或血性、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、有腥臭味等。晚期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、骨盆壁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、坐骨神经时,出现尿频、尿急、肛门坠胀、大便秘结、里急后重、下肢肿痛等,严重时导致输尿管梗阻、肾盂积水,最后引起尿毒症。到了疾病末期,患者可出现消瘦、贫血、发热及全身衰竭。

  宫颈癌是具有明确致病因素和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时期,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,关键在于重视宫颈癌的筛查,定期进行妇科检查,以期早发现、早治疗。目前,普遍应用的宫颈癌筛查的检查方法有:HPV-DNA的检测;宫颈脱落细胞学的检查如巴氏涂片、液基膜式薄层细胞学检测(TCT)、液基细胞学检测(LCT)。对细胞学检查异常者,则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选择病变部位做病理组织学检查,必要时需做颈管搔刮术或锥切术以协助诊断。美国宫颈病理协会( ACCP)建议细胞学检查正常且H PV阴性的女性, 3年后常规随诊;细胞学检查正常但HPV阳性,无需治疗,一年复查1次HPV;如有宫颈细胞异常,无论HPV阴性或阳性,均应做阴道镜及活检病理检查。

  治疗HPV感染造成的宫颈病变实际上就是清除HPV。目前,对于HPV感染包括物理的、手术的、化学的、生物的、中药在内的一些治疗手段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疗效,但都不确切和特效。因此,坚持定期妇科检查,特别是高危妇女的检查,积极治疗妇科疾病,坚持对女性生殖器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治,才能过比较全面而准确的进行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诊治,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。